第74节(2 / 2)

萧阮不免有些羞涩,连忙道:“你怎么来了?我和阿卓穿着玩呢,你出去我换下来。”

“不用。”蔺北行的声音有些喑哑,“阿卓,时候不早了,你该回去了。”

阿卓咬了咬唇,有些不太甘心地道:“我……才来没一会儿呢……而且我还要……”

“嗯?”蔺北行挑了挑眉。

阿卓鼓起勇气说了下去:“我还要给王妃姐姐看我写的字。”

“你去练了字了?”萧阮有些意外了。

“是,王妃姐姐上次教我了以后,我特意练了好几天,”阿卓有些骄傲地道,“现在我会写王妃姐姐、我和我弟弟的名字了,靖安王府四个字我也会写了。我还教了我家里的族人,他们都很喜欢学。”

萧阮听了很高兴,立刻把蔺北行抛弃了:“王爷,不如你在这里稍候片刻,喝个茶用个点心,我和阿卓去一下书房,花不了多少时间。”

还没等蔺北行回过神来,萧阮便拉着阿卓飞一样地走了。

蔺北行心里颇不是滋味。

合着他这个丈夫还比不上阿卓写的几个字?

在原地呆了半晌,他背着手慢慢地踱回了前厅,威严地扫了几眼外头伺候着的下人:“王妃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几个嬷嬷一五一十地把从他走后萧阮的衣食住行都汇报了一遍。

蔺北行一听更气了。

这阿卓都来了有一两个时辰了,居然还有胆子在他面前说“才来没一会儿”,这是打算和他抢王妃不成?

又过了好一会儿,萧阮和阿卓的身影才从书房中走了出来,又在门口聊了片刻,阿卓这才恋恋不舍地告辞了。

萧阮回到了前厅,却有些心不在焉,拿过茶盅一边喝一边沉思着。

蔺北行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萧阮过来和他亲昵,不由得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萧阮恍然惊醒,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王爷,我刚才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蔺北行瞧着她,心头一热的。

今天的萧阮,穿着异族的服饰,和从前那种温柔清丽的模样判若两人。

“什么好主意?这里人多,不如我们去里面细谈?”蔺北行诱哄道。

萧阮浑然不觉:“用不着去里面吧。刚才阿卓说了,他们的族人都很喜欢学汉字,只可惜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学,我想着,我们是不是可以开设一些学堂,让穷苦的汉人和西南十六洞的人共同学习一些粗浅的东西,慢慢地用我们的诗书礼仪教化他们,这样日后西南十六洞和汉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冲突会不会日渐就少了?”

蔺北行愣了一下。

半晌之后,他颇为不甘心地道:“的确是个好主意。”

“我想过了,这事可能一下子没什么成效,你军府出面去办,只怕会引来争议,”萧阮兴致勃勃地道,“不如由我和祖母以王府做善事的名义去做,就算做得不好,也不会有人以此来攻讦你。”

“你倒是想得很周全。”蔺北行磨了磨牙。

“我这就去和祖母商量,”萧阮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事不宜迟,越快越好。”

还没等她迈开步子,腰被环住了,一阵天旋地转,银饰的叮当声清脆地响了起来。

蔺北行把她懒腰抱起,目光幽深,声音低哑:“本王也需要王妃教化,比开学堂更紧急些。王妃不如和我一起先去房里仔细商量一番,好好拟个周全的教化法子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啧啧,柿子这吃素的一旦开了荤,就不知道节制了!

**今天我努力看看能不能双更吧,大家晚上九点来看看~~

第86章

蔺北行捉着萧阮,在房里身体力行地接受了王妃的教化,并且用十分了不得的水磨工夫“威逼”着王妃拟出了一个周全的法子,日后必定要先把他放在首位,才可去琢磨其他人、其他事。

两人耳鬓厮磨时,萧阮怎么也不是蔺北行的对手,情到浓处,她也不知道自己应承了什么,在蔺北行一声又一声缠绵悱恻的“轻轻”中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翌日,萧阮和老王妃一起商量了开建学堂的事情,老王妃很赞同。

很早以前,西南十六洞和汉人的冲突频发,老王妃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也和蔺北行的父母商议过,但之后突发战事,意外迭生,这件事情就彻底被耽搁了。现在西南各地太平,若是能把这学堂建起来,让西南十六洞和汉人们都融为一体,的确是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只是,这件事情如果由王府来办的话,只怕开销不少,”老王妃沉吟着道,“日后府里的吃穿用度就要紧着点了。”

“祖母不用担心,”萧阮安慰道,“我的嫁妆也有一些,可以取出来备用。”

“那怎么行?”老王妃连连摇头,正色道,“这要是传出去,我们靖安王府的脸面往哪里搁?我和你姨奶奶房里的用度先减一半就是,只要接下来西南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日子慢慢地都会富裕起来,到时候王府的岁贡多了,就能撑过去了。”

有了老王妃的支持,萧阮心定了很多,至于开销的事情,老王妃这里开了头,底下就好办多了,萧阮也以身作则,把吃穿用度都省了一省,挪腾出了不少的银两。

选址、请先生、备学具……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起来。西南人好武轻文,尤其是经过这些年战事的洗礼,更是对文弱书生颇为轻视,王府开学堂这一消息出来了之后,西南权贵都褒贬不一,看笑话的有、说风凉话的有,敬佩的也有。

第一批学堂在南昭郡设立了三处,分别在城南、城北和城郊,学堂中的学生以十岁前的孩童为主,汉人和土著各占一半,男女皆可。消息一传出,本地一些原本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们都纷纷前来应聘先生的位置,萧阮选了几个秀才,也从外地请来了几个学识渊博的先生,前者负责基本的教学,后者负责开拓学生的眼界。

阿卓知道萧阮从她这里得了灵感要办学堂,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在部落里宣传了起来,替学堂引来了第一批西南十六洞的学童。她的住处里城南较近,索性便去城南的学堂帮忙照看几个诺罗部的孩童,倒是成了萧阮的得力帮手。

商易仁得知此事后,喜出望外。他本就是个文官,也是三甲出身,这些年一直呆在西南做个毫无实权的刺史,上有靖安王府,下有西南十六洞的各家洞主,西戎王入侵时差点以身殉国,蔺北行平叛时更是彻底把他忽视,从来不听他的意见,这日子过得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现在王妃倡导百姓学文,学习大乾的文化礼仪,正是他的长处,也正中他的下怀。

只可惜,郡府也没银子,只能出人,他便派了几个文官过来,闲暇时轮流成了客座西席,百姓们对当官的总是敬畏有加,他们一来,立刻为这些学堂镀了一层金,想要来读书的孩童就更多了。

到了十月的时候,三个学堂都上了正轨,第一批学员都满了,从窗口往里看去,学堂中各族混杂,书声琅琅,孩童之间天真的笑容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