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2 / 2)

老大是女郎 罗青梅 2592 字 6天前

直到吴同鹤敲响代表考试开始的铜钟,他们才消停下来,回到各自的位子上。

傅云英考试的时候很专注。

她基础打得牢,没遇到任何答不出的难题。

等她答完一半试题,停笔休息的时候,听到周围窸窸窣窣一片响动,余光一扫,前后左右的丁堂学生都伸长脖子往她的方向看,试图看清她答了什么。

她的字体工整婉丽,虽然小,但离得近的人偶尔能认出一两排字。

这不,她身边的学生趁吴同鹤不注意的时候猛地往前一个弯腰捡笔的动作,眼睛却死死盯着她答题的卷子,动作太用力,眼珠都要瞪出来了,片刻后,他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如获至宝,坐回位子上,埋头奋笔疾书。

傅云英摇摇头,没有理会周围人各种奇奇怪怪的动作,接着答题。

考了一整天,到下午散学的时候,学生们就像被抽走精气神,一个个歪歪倒倒,脸色蜡黄,见人先嚎一嗓子,然后一起痛骂出题的山长心思太难猜了。

赵师爷今天没课,刚从赵善姐家回到书院,背着手溜达到讲堂前,找到刚从里面出来的傅云英,“你觉得如何?能有把握考前十么?”

傅云英点了点头。

书院考课范围有限,只针对入学以来学的内容,她基础打得牢,学过的内容能倒背如流,自信自己不会出错,而且考课没有她不擅长的赋诗和古文,她觉得自己能进前十。

赵师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抬脚走了。

…………

傅云英要去藏经阁帮管干抄写藏书目录,出了讲堂,别过众人,径自往东边拐。

过了长廊,几个仆从立在台阶底下窃窃私语,中间簇拥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少年,少年坐在栏杆上,百无聊赖,手里摇着一把洒金川扇,旁边几个仆从正搜肠刮肚说笑话给他听。

看到傅云英出来,因为实在想不出什么新鲜笑话而急得满头大汗的吉祥顿时眼前一亮,“傅少爷来了!”

仆从们不约而同松口气,呼啦啦退开。

杨平衷站起身,笑嘻嘻迎到傅云英跟前,“应解,考完了?”

这不是废话么,不考完她怎么出来?

傅云英点点头,没有停留,接着往前走。

杨平衷立马跟上。

…………

昨晚那一托盘银子,傅云英一开始没有收。

“杨兄,搬斋舍倒是其次,但是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擅自让家仆闯进我的屋子,搬走我的行李,实在过分,这不是赔不是就能随便敷衍过去的小事,请恕我心胸狭窄,委实做不到大度容人……”她面无表情,心平气和道,“而且,如果我的行李里有很重要、很特别、不能随便碰触的东西,你拿什么赔我?”

杨平衷呆了一呆,望一眼摞起来的银锭,怯怯道,“我的家仆打坏你的东西了?”

他跺跺脚,回头骂仆从不中用,转过身指指银锭,“是什么东西?这些银子不够赔,还差多少?我让他们回去拿……”

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倒仿佛是傅云英在欺压他。

对着一个明明又高又壮,但却一脸纯良无辜,明显涉世未深的富家少爷,傅云英有种一拳打到棉花的感觉,她明白,冷淡的态度吓不走对方。

杨平衷一眨不眨地望着她,等着她回答。

她沉默了片刻,皱眉道:“杨兄,我不喜欢别人不经允许进我的屋子,不喜欢别人碰我的东西,很不喜欢。”

杨平衷眨眨眼睛,恍然大悟,拱拱手,弯腰唱了个肥喏,态度真诚,“我晓得了!这次是我错了,我记下来,以后绝不会再犯,我保证。”

他继续锲而不舍地把托盘往屋里送,“应解,这一次没人提醒我,我真心给你道歉,你能原谅我吗?”

傅云英没说话,等杨平衷再三赌咒发誓以后绝不会随随便便动她屋里的东西,方把银子收下了。

突然被强行送到丁堂来住,打乱她之前的布置,害得她不得不准备新的计策,找杨平衷要一点补偿天经地义。

反正他们家金山银山数不清。

…………

杨平衷打蛇随棍上,得到傅云英的原谅后,立刻央求她推荐几本书给他看。

“市井上的小说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三国》、《西游记》、《水浒传》这些书好看是好看,但是书坊一版再版,一年到头只晓得卖旧书,光听戏都听得耳朵长茧子,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傅云英心里一动,“杨兄喜欢看小说?”

杨平衷点点头,“别的我看不来。”

…………

书坊卖古书,卖时文,卖历书,卖小说。这卖得最好的,无疑是通俗小说。历书由官府刊印,民间书坊不能随意盗印,违者抄没家产,古书卖不动,时文卖得好,但论暴利,绝对是卖通俗小说。尤其在富庶的江南一带,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富商大贾云集,老百姓们生活富裕,舍得费钞买一两本通俗小说回家消遣。一本小说流行开来,人人争相购买,书坊几次加印,仍然供不应求。

书坊印书成本低廉,利润却颇丰,每年都有一批新的书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渐渐出现因为刻书行业而集聚起来的村落,并渐渐发展成市镇。

傅四老爷今年就在做刻书的生意。托傅云英那几本地图册子的福,他结识了一位书商,那位书商用自家书坊刻印傅云英绘制的册子,后来给了二百两银子作为酬劳。傅四老爷留了个心眼,私下里打听一番,听说书商赚得更多以后,回家和卢氏说起,卢氏道:“既然刻书的生意好做,官人为什么不试试?”

卢氏是妇道人家,傅四老爷每年几个月外出跑船,风里来雨里去,风餐露宿,一走好几个月没有音信,她着实放心不下,想着刻书这事听起来简单,而且风雅,用不着跑来跑去进货出货,一时触动心事,劝傅四老爷趁着身子还硬朗,不如改做刻书的买卖。

傅四老爷有些心动,家中两个男伢子都不是做生意的料,胆子还小,让他们做买卖,没几年一点家业就得败光。开书坊不需要太多本金,两个男伢子刚好会识文断字,如果刻书的话,以后把铺子传给他们,他们好上手,不至于一窍不通。就算赔了,还可以把书坊改建成纸坊,照样能赚钱。

考虑了半个月后,傅四老爷和傅云英说了这事,她答应帮傅四老爷臻选刻印的书稿。

买书的人多,但写书的人不多,文人墨客喜欢刊印诗集、文集,对通俗小说不屑一顾。书商们捧着黄金白银求读书人写小说,客气的委婉拒绝,那脾气烈的,一盆冷水浇到书商脸上,将书商骂得狗血淋头还不解气。

只有落魄文人才会放下身段为书商写书稿,爱惜名声的绝不会涉足通俗小说的圈子。实在缺钱,不得不卖书稿,那也得匿名,绝不暴露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