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被动不如主动(2 / 2)

官神 何常在 4294 字 2个月前

夏想猜到了:"是关於何副总理视察的事情吧?”

宋朝度点点头:"省里的意见不统一,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者和反对者一样多。”

夏想就问:"您好象也是反对者之一?”

宋朝度忽然笑了:"我倒是听说, 你是大力赞成产业结构调整, 还和钱秘书长来往密切?”他的声音淡淡的, 没有什么起伏, 听不出来他的情绪。

夏想倒不怕宋朝度责怪他和钱锦松走近, 实际上, 他和钱锦松也只是因为一时的共同目标而走近, 倒没有更多的其他想法, 就笑了笑:"钱秘书长和单城市委书记单士奇关系不错, 而单士奇和我岳父有些交情, 有了这层关系, 就有了一个一起坐一坐的机会。正好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相同, 就交流了一下意见。”

"说说看, 你对燕省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看法。”宋朝度果然不再提夏想和钱锦松交往的事情。

"就全省的经济形势来说, 不容乐观。放眼国内, 燕省的经济虽然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但确实存在许多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企臃肿而不赢利, 等等, 如果不进行改制的话, 将无法跟上下一波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

从2002年开始, 一直持续到后世, 是国内房地产、汽车、高新科技、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夏想的记忆中, 燕省除了在房地产等基础产业方面稍微跟上了国内的步伐之外, 其他方面都落后了许多。互联网自不用提, 因为离京城太近的缘故, 许多人互联网公司宁愿到京城创业。汽车产业也没有出彩之处, 除了宝市一家汽车厂家生产的低价越野车曾经倾销京城市场之外, 再没有汽车工业可以值得一提。高新产业更是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品牌, 可以说偌大燕省犹如一滩死水, 波澜不惊, 除了拥有环绕京津的优势之外, 就很少有亮点了。

夏想就想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 影响到可以影响的人, 奠定下燕省发展的基调, 能够助燕省早日意识到一步落后就要步步落后的惨痛教训。

夏想在宋朝度面前就随意多了, 就他所了解的以后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的财富神话, 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以及新兴产业的层出不穷, 含蓄而隐晦地为宋朝度勾画了一副令人神往的经济大潮!

宋朝度显然没有想到夏想会有如此超前的眼光, 他双眼直视水面, 沉默了半天没有说话, 心中受到了强烈的触动。他确实是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认为必然会给燕省的政局带来动荡, 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他看来, 何副总理的观点有时过於激进了一些, 在国内的大政治气候之下, 先求稳后求前进才是上策。燕省作为保守的省份, 又在京城的眼皮底下, 能够维持住中等省份的经济规模就可以了, 不必非要力争上游。

宋朝度的观点是, 经济为了政治服务的, 经济问题, 政治先行。只有先解决了政治问题, 才能推行经济政策。

但夏想的话明显和他唱了反调, 是政治问题, 经济先行。以后经济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不但可以影响到政治进程, 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政治成败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和在国企当领导是一样的情况, 是努力将企业的效益搞上去, 还是维持现状, 只管和上级处好关系, 能够熬够资历升官就成?

难道按照夏想所说, 以后一切以经济作为升职的标准, 岂不是成了全民皆商?连省委书记、省长也得屈服於投资, 官本位思想岂非受到严重的冲击?

宋朝度可以理解, 但一时也无法接受。

"到了信息处工作以后, 你的理论知识进步不少, 士别三日, 令人刮目相看……刚才的一番话, 已经有了放眼国内的高度了, 呵呵。”宋朝度呵呵一笑, 又说, "叶书记和范省长的态度不明, 但相比之下, 叶书记还是趋於保守, 范省长似乎有向前小迈一步的决心。那你说说看, 小夏, 何副总理视察之后,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夏想就谦虚地笑:"您几乎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了, 我再说不出来, 也太没有政治头脑了。根据省里的目前的状况, 叶书记虽然保守, 但也没有明确反对何副总理的底气, 而范省长既然支持, 最终还是一个妥协结果, 就是燕省会推行产业结构调整, 但不是全省范围, 而是先找试点城市。”

虽然早在意料之中, 但亲耳听到夏想一语道出省里的决定, 宋朝度还是微微惊讶, 说道:"不错, 你的眼光很准确, 基本上最后就是一个妥协的局面。关键是, 试点城市不好找, 而且省里牵头负责试点城市的常委, 也不好指定……钱秘书长虽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但他不是政府班子的人, 最后牵头的负责人还得从政府班子里出, 不是我, 就是马省长……”

夏想明白了, 宋朝度忧心忡忡的根本原因就是, 他不愿意当牵头的负责人, 但综合比较下来, 由他牵头的可能性又最大!

在宋朝度看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也许他即将崛起的态势会被试点城市所累, 最终连累了政治前途。不过在夏想看来, 却是一件值得一试并且大有可为的好事。

"不瞒您说, 我已经替省里找好了试点城市, 差不多说服两个城市的主要党政负责人, 不出意外的话, 他们会主动向省里提出申请。”夏想笑眯眯地看了宋朝度一眼, 没卖关子, 直接说了出来, "一个是宝市, 一个是单城市。”

宋朝度大为动容, 手一抖, 一条上钩的鱼又脱了钩, 他干脆放下鱼杆:"小夏, 你就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么有信心, 就认定一定有前景?你要明白, 万一试点不成功, 两个城市的主要负责人, 也许会成为政治牺牲品!”

宋朝度当然知道宝市的市委书记是谁, 单城市的单士奇和王肖敏他也知道, 但不清楚他们和夏想之间的关系到底多深。听夏想一说, 能够劝动他们主动申请成为试点城市, 也能猜夏想深得他们的信任。

"在何副总理主导下, 有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 有省里的政策倾斜, 再加上顺应时代的潮流, 怎么会不成功?宋省长, 单城市的书记单士奇和我岳父关系不错, 也是钱秘书长的人, 市长王肖敏和陈书记也有交情, 宝市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我岳父之外, 还有邱绪峰也在, 他们都是我亲近的人, 我劝说他们主动出面申请成为试点城市, 就是因为我坚信, 单城市和宝市如果打破陈规, 必定可以大有作为。试点城市不但可以大获成功, 而且还可以成为政治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一次跃进。”

夏想之所以说得斩钉截铁, 就是想成功打动宋朝度, 让他主动承担起省里的牵头人的重任, 一旦成功, 他也可以借此机会获得政治上的加分。

机不可失。

宋朝度见多了夏想在商业上的成功先例, 但他始终不能放开的是, 他总觉得不可能在以后政治会迁就经济, 一切经济先行, 难道是有钱人的天下[ 遮天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忽视经济的力量, 政绩也是要靠经济说话, 只是在夏想描述的蓝图之中, 经济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夏想确实不是危言耸听, 在后世, 在越来越强调政绩和GDP的时代, 别说县委书记, 甚至市委书记见到外商, 也会陪着小心说话, 还出现过不少市长被假外商骗了一把的糗事, 也间接地说明, 金钱的魔力确实巨大, 已经影响到了许多官员的政治判断力。

被动不如主动, 夏想也清楚, 按照省里的局势分析, 马万正身为常务副省长, 肯定不会牵头两个试点城市。 其他副省长之中, 就只有宋朝度是常委, 如果让一名普通的副省长牵头, 又显得省里重视不够, 很明显, 宋朝度就成了唯一的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宋朝度主动提出, 就会让他在叶石生和范睿恒面前增加不少印象分, 毫无疑问, 也会传到何副总理的耳中。等着试点城市取得了成效之后, 何副总理肯定会对宋朝度的勇於进取的精神高看一眼, 对宋朝度的仕途也大为好处。

主动, 要远比被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虽然说自始至终好象自己没有好处可得, 但大多时候, 好处不一定非要摆到明面之上, 暗中所得到的利益绝对丰厚。不说单士奇和王肖敏会对自己心生感激, 他们因此极有可能在政治上前进一大步, 以后身居高位, 对自己的帮助也会有所表示。曹永国就不会说了, 自家人不说两家话, 就是邱绪峰也会因此受益匪浅, 和自己之间的默契也会更进一层。由此, 也相当於和邱家的关系进了一步。

还有宋朝度受益之后, 对自己带来的有利的影响, 也是显而易见的。短期内不明显, 但从长远来看, 宋朝度绝对是下一任省长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PS:兄弟们, 能不能再多支持几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