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方心思(2 / 2)

官神 何常在 3910 字 2个月前

按说43岁的正厅也算出类拔萃了, 可惜待遇上去了, 实权却没有, 只混到了副主任。正厅待遇还是他的后台临退之时, 提出的交换条件破格为他提上的。只是当时明明答应好要提他到正厅, 任主任的, 后台一下, 答应的人却变卦了, 只提了级别, 没安排相应职务, 安逸兴就觉得无比憋屈。

憋屈也没有办法, 上头没人, 他又不被上级领导欣赏, 只能埋头苦干了。还好政府办公厅里副巡视员还有好几位, 比他还有所不如, 他也就平衡了心态。

宋朝度上任副省长之后, 他就及时向宋朝度表示了靠拢。宋朝度一开始对他的示好不置可否。他也就死了心, 认为身为省委常委的宋省长肯定不会看上他一个无根无底的副主任。不料在成立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时, 宋朝度突然找他谈话, 提出要让他兼任副组长, 同时主持日常工作。

安逸兴对领导小组的认知只停留在初级层面, 也是认为领导小组多半是一个试验品, 只是为了应付上层不得不成立的一个机构, 估计顶多用上一年半载, 即使不会撤销, 也会形同虚设, 每天就是来点个名, 然后就连人影也找不到了。

宋朝度找他, 没有给他描绘什么美好前景, 只是告诉他一句话:"我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 不会虎头蛇尾, 你来主持日常工作, 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你要是觉得合适就过来, 不合适, 我也不勉强你。”

安逸兴对宋朝度了解不多, 只是觉得宋省长年纪不大, 但最是沉稳, 话不多, 但往往一句话就点到关键之处。而且宋省长经历过起伏之后, 依然坦然自若, 他就对宋朝度多了几分钦佩和欣赏。

宋省长既然说出了这么有力度的话, 安逸兴就觉得他在省政府办公厅不上不下, 也看不到以后的远景, 现在有向宋省长靠拢的机会, 岂可错过?就算失败了, 总算也拚搏了一次, 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就郑重其事地答应了下来。

对於夏想, 安逸兴也略有所闻, 但在宋省长安排职务时, 他就知道虽然他是名义上主持日常工作的副组长, 但夏想身为综合一处的处长, 才是整个领导小组, 除了宋省长之外, 最有实权的人。

安逸兴微有不满, 一个27岁的年轻人, 如何能担当起整个领导小组的重任?宋省长为什么就那么信任夏想?况且夏想才是处级, 在和单城市、宝市的党政负责人打交道时, 很容易被人轻视……在他听到宋朝度介绍了夏想的事迹之后, 他才大吃一惊, 原来夏想不仅有许多明面上成绩, 象人民广场以及森林公园的幕后推手也是他, 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至此, 安逸兴对夏想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彭梦帆是几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50岁才是处级, 基本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调他来领导小组, 他基本连想法也没有, 来就来, 在哪里都是干工作做事情。只不过当他来后才发现, 名义上的主持日常工作的人比他年轻不少, 而最有实权的人夏想才27岁, 也是正处, 就让他多少有点心理不平衡了。

人比人气死人, 以夏想的年龄, 就算以后什么成绩也没有, 临退休光凭熬资历, 也能混到正厅。彭梦帆就有点愤愤不平, 夏想肯定是哪个高官的子弟, 要不就是宋省长的人, 因为宋省长的关系, 才年纪轻轻就爬到了处级。

不过在他听了宋朝度对夏想的介绍之后, 尽管再看夏想时, 眼神之中已经不全是不满和不愤, 但对宋朝度所描述的夏想的成绩, 还是不完全相信, 认为其中肯定有虚假的成份。宋省长一定是被下面的人给迷惑了, 在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 最会虚报数据, 谎报政绩, 当成升官的筹码。

彭梦帆对夏想就始终存有偏见。

宋朝度介绍完几人之后, 又简单说了几句, 就转身走了。他在省政府有一摊子事情要管, 忙得不行, 具体事情就交给三人去办, 尤其是夏想。

夏想虽然年纪最小, 但实权最大, 宋朝度一走, 安逸兴和彭梦帆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夏想就冲两人谦逊地一笑:"安主任, 彭处长, 宋省长的指示精神, 我想我们也都领会了, 具体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 就请安主任安排。”

夏想还是称呼安逸兴办公厅副主任的官职, 感觉比副组长要好听一些, 也是出於对他的尊重, 不料安逸兴却乐呵呵地摆摆手:"夏处长, 现在我们是同事, 你还是叫我组长比较好, 毕竟我们的领导小组也一个正式的部门……”

夏想明白了安逸兴的意思, 他宁愿别人叫他组长也不愿意称呼他为主任, 显然, 他对领导小组比较看重, 就点点头, 立刻改了口:"好的, 安组长。”

安逸兴就笑了:"夏处长年轻有为, 在经济方面有实际经验, 你来说说下一步具体先从哪里入手?”

夏想看了出来, 安逸兴对自己还算认可, 也印象良好, 也可能他听说了自己和宋朝度之间的关系, 安逸兴客气是客气, 但他毕竟才是名义的领导, 就笑着说道:"其实宋省长刚才的讲话已经给我们下达了任务, 就是第一步要先和单城市、宝市两市的主要领导沟通一下, 就下一步两市关於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举措, 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我的建议是, 先以领导小组的名义发出通知, 和两市主要的党政领导开一个见面会, 具体商量一下他们关於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意见, 然后看他们有什么实际困难, 需要领导小组给予什么样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做出了统计之后, 再上报宋省长过目……”

领导小组虽然没有明确级别, 但因为由宋朝度亲自担任组长, 理论上讲也属於副省级部门, 目前只有两个试点城市, 如果是全省推广的话, 有权力向全省所有地市发出通知。安逸兴是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因为办公厅经常要向各地市发出要求和通知, 对如何行文如何传达, 自然轻车熟路。

安逸兴听了点头说道:"夏处长的安排非常合理, 我同意……彭处长还有什么意见?”

彭梦帆也看了出来安逸兴虽然是表面的领导, 但刚开展工作就征求夏想的意见, 明显是要将夏想当成实际上的掌权者, 他对夏想颇有不服, 就说:"夏处长的提议也有些道理, 但我们领导小组是两个试点领导的指导部门, 应该拿出具体的指导政策出来。 我认为我们应该先研究一下其他省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 再结合燕省的实际, 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出来, 然后下发给单城市和宝市, 让他们具体去执行就可以了。”

夏想没说话, 只是看着安逸兴笑。彭梦帆是典型的理论型的官员, 就是拿来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综合体, 他属於体制内最老成最守旧的代表, 理论知识丰富, 在机关呆得久了, 对基层的情况完全不了解, 又喜欢拿出大道理来压人……再想到他掌管着财政权的身份, 夏想就微微有些头疼, 不知道宋朝度为什么安排彭梦帆来掌管拨款事宜, 恐怕以后会多生出不少事端。

夏想并不清楚的是, 彭梦帆不是宋朝度的人, 是钱锦松特意安排进来的。钱锦松看中了彭梦帆的理论水平高, 在财政厅预算处的工作突出, 是技术型的官员。但因为不会阿谀奉承, 会做事不会做人, 所以一直升不上去。钱锦松的想法是, 有一个会做事不会做的人掌管财政大权, 也好对夏想有一定的制约。他对夏想的能力多少有点不放心, 基本上综合二处的人, 都是他亲自挑选的。

PS:月票和推荐票都有点少, 兄弟们给老何加加油, 尤其是月票, 目前处於胶着状态, 10票, 就能上升两三个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