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1箭双雕(2 / 2)

官神 何常在 3847 字 2个月前

范铮和严小时一齐说道:"我们师徒四人一齐上阵, 一定可以把程曦学反驳得落花流水。”

程曦学见他完全掌握了局势, 虽然表面上一脸镇静, 假装他公正无私, 并非刻意针对夏想本人, 但见成功地将火烧到了夏想身上, 还是有点沾沾自喜, 心想对不起了夏想同志, 不是非要贬低你, 谁让你是燕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人, 不打压你又打压谁?枪打出头鸟!

程曦学稳定了一下情绪, 对今天演讲能否获得巨大的成功, 充满了信心, 然后继续进行演讲:"在我看来, 产业结构调整并不一定是要针对新兴的项目, 或是高精企业的合资——将老旧的国企盘活, 将落后的国企救活并且推向市场, 才是正道。比如单城市有倒闭破产的棉纺厂。有半死不活的将台酒厂, 还有一个垂死挣扎的复印机厂, 都可以借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 展翅高飞, 为什么在高瞻远瞩的领导们的眼中, 产业结构调整的春风, 就度不了他们的玉门关?”

"宝市也有许多零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厂家, 如果能将他们化零为整, 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大力推广太阳能产品, 不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也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为什么也没有人推广, 或是从中牵线搭桥为他们引进外资?而偏偏去做空中楼阁的文化旅游项目, 偏偏去投资一个酱菜厂, 个人原因, 就非常耐人寻味了……”程曦学有意引导别人去猜疑去朝不好的方向联想, 不明说, 但还是有意去误导, 煽动别人对夏想产生不好的印象。如此举动在夏想几个看来, 就确实有点其心可诛了。

随后, 程曦学就此做了总结性发言:"产业结构调整是好事, 但也有其巨大的局限性, 而且在现阶段只适合在南方沿海的发达省份试点推广, 并不适合在国内大范围的试点。内陆省份因为其自身的地域局限和观念认识上的保守, 在推广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之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而且个别主导者由於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原因, 或是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 假借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广, 实际上是在加剧国有资产的流失, 毁掉原有的知名品牌, 只拿一些并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的虚假项目来取得表面的政绩, 为自己谋取升迁的资本……我的观点是,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应该慎之又慎, 不宜再在内陆省份继续推广!”

掌声, 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夏想也附和着鼓掌, 不是为程曦学学说的精彩, 而是为了他偷换概念, 成功地蒙骗了大多数人的骗技而鼓掌。程曦学如果生在乱世, 当为一代枭雄。他既有才学又有口才, 还有利用学问鼓动和蒙骗别人的本领, 可以说具备一个枭雄所具备的全部素质。

如果程曦学从政, 将是一个极难对付的既有表面文章, 又有真实本领的对手。历来理念上的分岐最难握手言和, 想当初他和邱绪峰只是因为立场不同而有了政治上的斗争, 最终才能摒弃前嫌, 成为好友。但夏想清楚, 他和程曦学之间没有握手言和的可能, 理论上的争执, 谁也不能完全说服对方, 所以只能拿事实说话, 看谁能够笑到最后。

范铮根本没有为程曦学起立, 更没有给他鼓掌, 一脸铁青坐着不动。严小时还算有点礼貌, 总算站了起来, 不过也没有鼓掌。四人之中, 只有夏想和邹儒不但起身, 还面带微笑地鼓掌, 脸上流露出的笑意, 好象是真心赞同程曦学的理论一样。

其实夏想和邹老一样, 都对程曦学片面之词不以为然。

程曦学面带微笑——胜利而满意的微笑, 朝台下鞠躬。他的目光落在了第五排中间的两个人身上, 一人50开外, 微胖, 圆脸大眼浓眉, 目光非常犀利, 另一个45岁左右, 瘦长脸, 头发稀少, 嘴大鼻宽, 眼神柔和, 见他们微笑点头, 他心中大定, 知道如果得到了他们的认识, 今天的演讲会就算是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二人之中, 微胖之人名骆林开, 瘦脸之人名吴林森, 是他身后的高层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程曦学目前只是经济顾问, 而且还是外围的经济顾问, 还没有走进核心层, 他清楚得很, 就算他成为核心层的经济顾问, 也比不上眼前二人在高层眼中的地位, 因为他们是智囊团中的人物。

智囊团相当於高层的决策层, 高层对外所做出的任何决定, 都是由智囊团提供的计策综合而成。智囊团不仅仅提供经济上的决策, 还有各种国内以及国际政策上的大事, 都负责甄别和做出判断, 以供高层做出最后的决定。

智囊团对高层的影响之大, 是决定性的。

骆林开和吴林森在高层的身边的地位极高, 高层对他们信任有加, 只要他们发话, 高层就会让程曦学进入核心层担任经济顾问, 到时他的经济学的理论就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政策向全国推广。

今天的演讲, 一为造势, 二为讨好骆林开和吴林森二人, 以便二人多在高层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程曦学得到了二人的首肯, 高兴异常, 演讲环节已经结束, 接下来就进入了提问环节, 他抬手看表, 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足够再来有一场热烈的讨论, 就对台下说道:"诸位来宾, 诸位领导, 诸位专家教授, 诸位同学, 下面就进入了讨论阶段, 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我尽我所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谢谢。”

第一排就坐的是一位来自北大的教授, 名叫柳俊, 他首先发言说道:"程教授, 您的理论部分讲得非常精彩, 有见解, 不过后面举的例子就有些不太恰当了, 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程曦学一脸浅笑, 问道:"柳教授作为北大的系主任, 学识渊博, 在国有经济的理论研究方面一直颇有建树, 您的问题一定非常深刻, 我洗耳恭听。”

程曦学的姿态放得很低, 越是如此, 越能显出他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柳俊和程曦学尽管不是很熟, 但对他的理论也研究了不少, 算得上神交已久, 以为程曦学文如其人, 是个直爽之人, 就直言不讳地说道:"产业结构调整既然能在南方省份获得成功, 那么也一定可以在内陆省份也同样获得成功, 难道还有南橘北枳一说?照您的说法, 岂非表明国家政策也有水土不服的论调?再说您所举的几个例子,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有点失之偏颇了。 ”

程曦学被柳俊在众目睽睽之下, 直接指出他观点偏颇, 不免有些不满, 不过还是努力表现出谦逊的样子, 说道:"愿闻其详。”

柳梭见程曦学态度端正, 以为他真是谦恭之人, 就不客气地说了起来:"程教授只从单城市和宝市几个改制的事例, 就得出了在内陆省份不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 未免仓促, 而且明明几个例子都有可取之处, 却被您断章取义误解读为失败, 也是对大家的一种误导。其实在我看来, 单城市的通海铁路和文化旅游, 以及宝市的柯达合资、酱菜改制, 不管拿到哪里, 都是值得称道的成功, 怎么在您的口中, 就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而且您身为堂堂的教授, 多次点明夏想这个小同志在领导小组所起的作用, 还有意误导大家对他心生不满, 我倒想问问您, 您和夏想是不是有什么过节?”

柳俊说话的声音不大, 而且语速不快, 慢条斯理地一字一句说出, 却如一枚重磅炸弹, 顿时激出了无数浪花!

PS:差两票今天的票数到两位数, 哪个兄弟关键时刻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