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明修栈道(1 / 2)

官神 何常在 2611 字 2个月前

还有人在想, 如果郑记发话了, 杨恒易还敢不放人?

只是让所有人失望的是, 郑盛并没有发话, 似乎一直不关注此事一样, 甚至还到下面视察去了。不过一想也对, 郑盛毕竟是省委记, 轻易不会明显地表露出偏向, 他要一碗水端平。

或者说, 至少表面上要端平碗, 至於碗里的水是不是平, 就并不重要了。

郑盛下去视察的地方很有用意, 是晨东市, 而且他还特意视察了正在重建的晨东大桥, 在施工现场, 再三强调一定要本着为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的精神, 严把质量关。

郑记演的是哪一出?在现在风声大紧、纪委和公安厅互不相让的情况之下, 身为省委一把, 即使不公开表态, 也应该私下调解才对, 怎么就去视察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晨东大桥了?

晨东市委记宋双成、市长柳百平、常务副市长顾世奇全程陪同郑盛视察, 与郑盛同行的省委领导有省委组织部长粱夏宁、省委秘长郑海棋等。

省委组织部长虽然位高权重, 但一般不涉及人事的场合, 不会集面, 因此粱夏宁陪同郑盛前来晨东视察工作, 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市委记宋双成、市长柳百平还好, 虽然陪着小心, 但心里却没有太多担忧, 他们已经是正厅了, 再向上一步, 也不归省委组织部管辖了, 就认为粱部长此来晨东, 动的不是他们, 而是要调整晨东党政班子了。

果然不出二人所料, 粱夏宁一边陪同郑盛视察, 一边派出组织部调研组进行摸底调查, 摸底的对象几乎包括全部市委常委”就立刻让整个晨东市人心纷乱, 草木皆兵。

官场中人都明白, 历任省委记任上, 都会有一次大范围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大张旗鼓也好, 悄无声息也好, 反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历史, 会一次又一次重演。郑记担任省委记一年有余, 是时候了。

既然调整, 就有上有下”位置有限, 竞争者众多, 此次又是郑记和粱部长亲临晨东市, 估计也有意拿晨东率先开刀了。

於是, 晨东市陷入了紧张和忙乱之中, 在事关自身切身前途的重大抉择面前, 没有人能沉得住气, 都在掂量自己在粱部长和郑记心目之中的分量, 都在琢磨自己的下一步走进还是退。

进退两重天, 官场中人, 都有一颗竭诚奉献之心, 宇愿老死在工作岗位上, 也不愿意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郑盛在晨东市视察了两天, 第二天启程返回的时候, 秘童凡来到身边, 悄声说道:"郑记”夏记和付省长一起去钓鱼了……”, 钓鱼?钓鱼是好事, 也不知道能钓到多大的一条鱼?郑盛微一点, 头, 没有说话, 心里却想起了视察之前, 在省委中和夏想的一次深入的交谈。

虽然夏想话说得含蓄”但他还是明白了夏想整个计划的精髓, 心中十分佩服夏想目光的长远和计划的周密, 甚至还让他一瞬间产生了一个错觉, 是不是他以前真的低估了夏想, 他真不如古秋实有识人之明, 和古秋实的打赌”莫非要输?

不过郑盛随后还是又坚定了想法, 夏想的成长历程不可复制, 但郑海棋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也未必会比夏想差上多少。

夏想的整个计戈小, 有需要他出面配合的地方”他当时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一毕竟身为省委记, 必要的矜持还要保持但随后就动身前来晨东视察, 还安排了粱夏宁随行, 其实还是夏想全部计划的一部分。

只不过粱夏宁同时还派出了调研组进行摸底, 就出乎郑盛的意外了, 转念一想, 又不得不赞叹夏想想得周全, 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 夏想和粱夏宁之间的关系, 真是比外界传闻得还要密切。

夏想和付先锋前去钓鱼是一个信号, 郑盛心中还有一丝担心, 夏想和付先锋之间, 到底谁是钓鱼者, 谁又是鱼?

他收回心思, 和前来送行的晨东党政领导一一握手告别, 正要上车的时候, 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冲粱夏宁招了招手:"夏宁, 来我的车上。”

此举就更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印象, 记和组织部长共乘一车, 一路上所说的话, 肯定是人事调整的重大议题了。

就让晨东市一干党政领导, 心思浮沉, 人心惶惶, 回去之后, 立刻各自发动力量, 四下打探消息去了。

省委最近的异动, 叶天南也心中有数, 不过他只知道郑盛前去晨东视察, 却不知道粱夏宁还安排了调研组进行摸底。

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的叶天南, 桌上的保密电话忽然响了, 他漫不经心地接听之后, 脸sè顿时一变, 听了片刻, 又放下了电话, 眼神就yīn郁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