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1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6440 字 21天前

多尔衮也倾向于这个方案,不过洪承畴却有些担心,济尔哈朗的这一个方案,理论上说是不错,但实际运用起来,可就不是那么一会事了,洪承畴和中华军交手多次,这二年来他也一直都在研究中华军的战术,深知中华军如果中华军向徐州发动进攻,绝对会是全方出击,徐州的守军再想要撤退,可就不容易了。而济尓哈朗认为派兵救援徐州,内外夹击,却不知中华军更善于围城打援,这样的作战模式对谁更有利,还很难说。

这时多罗郡王瓦克达发言认为,徐州是勒克徳浑的防区,因此对徐州是守是弃,最好还是先征求一下勒克徳浑的意见。

其他人的意见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无论是守是弃,谁也没想过徐州方面的意见怎么样,毕竞不是自己在徐州驻守。而瓦克达和勒克德浑是堂兄弟,都是代善的孙子,因此不能不替自己的堂兄弟着想。

他的发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勒克德浑做为徐州第一线的指挥者,对徐州的情况更为了解,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是坚守徐州,还是放弃徐州,是立刻就放弃徐州,还坚守一段时间再撤离,勒克德浑的意见也不容忽视。而且现在战斗还没有开始,还有时间来布置,于是多尔衮也立刻下令,招勒克徳浑到开封,商议徐州的事务。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章 撤离徐州(上)

勒克徳浑部是清廷设在南北边境最强的一支兵力,共计有十二万三千余人,主要的将领有贝勒尚善、满军阿山、泰什哈、都尔德、伊尔都齐、费扬古;汉军刘武元、张国柱、札苏蓝、吴朝佐等人。并且还有一支新军神勇营,统领是勒克徳浑的堂兄弟,也是代善的孙子巴尔楚浑。

在神勇营建立的时候,定额是一万五千人,不过在驻守徐州之后,勒克徳浑和巴尔楚浑将神勇营扩充到一万八千人。配有火枪一万三千多支,各种火炮超过三百余门。其实在这个时侯,清廷也要军阀化的区势,阿巴泰在山东、勒克德浑在徐州一带,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利,更不用说吴三桂,已经被清廷默许,割据四川称王。

勒克徳浑防区主要是淮河以北,包括徐州府、归德府、汝宁府地区。主要的前沿阵地还是在徐州和汝宁地区,归徳府只能算第二线。但由于这时山东全境失守,归徳府的北部与衮州西南接壤,因此也给勒克徳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得不抽调一部份兵力,加强兖州府的驻守。这一来三面设守,兵力就显得有捉襟肘见了。

现在勒克德浑仍然坐镇归德府,防备北方衮州府的中华军,共有四万人马,包括神勇营的一万兵力;正白旗固山阿山率两万人马,驻守汝宁府;贝勒尚善率领六万人马,驻守徐州地区,包括神勇营的八千兵力,但徐州所含的范围颇广,包括沛县、邳州、宿州、蒙城等地。

而在这个时侯,中华军也开始向徐州地区调遣兵力,淮南军区第十一军驻守在汝宁府的光州,第一军、第十五军都已经渡过淮河,分别进驻怀远和五河两个县城,对徐州形成钳制之势,而第十七军也已经进驻凤阳府,随时都可以渡过淮河。并且将前沿司令部也设在了凤阳。而且勒克徳浑还不知道,南京军区的第七军和第十七军也己从南京出发,进入淮南地区,这时己到达了庐州。

在徐州的北面,中华军山东军区第五军驻守在兖州,同时济南周少桓也命第九军也进入鲁南地区。对徐州形成南北夹击。

实际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的一带地区,已经投入八个军的兵力,总计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中原战役已经开始打开了帷幕,而第一个战场,就是在徐州。

在商毅去山东巡视以前,对目前的局面,以及下一歩的战事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目前来看,和清廷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山东全境收复之后,徐州地区已经陷入中华军的三面包围,因此首先攻击徐州,歼灭勒克徳浑部,使山东和南京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然后再进而攻领整个河南地区,与清军主力进行决战。

之所以先没有动手,是因为商毅担心在中华军攻占徐州之后,清廷会因为中原战场的局势不利,而彻底放弃中原地区,退回河北,全力以北京为核心,进行防守。这样一来,双方主力决战的地点将推进到河北、山西一线,中华军的战线将拉长,而且在地利上也不占优势,显然是对中华军不利。就算最终能够取胜,所遭受的损失,消耗的人力物力,都将会大大超过双方在中原进行决战。

不过现在清军确实已经将大倍份的兵力都调集到中原地区,看样子也是准备在中原与中华军决战,这当然是正合商毅的心意,因此商毅在离开济南的时候,就以飞鸽传书到南京,下令以淮南军区为主力,南京军区出兵支持,而山东军区也调遣军队南下,配合淮南军区,首先发动徐州战役,歼灭徳克勒浑部清军。而湖广军区则付责牵制清军在开封、汝州一带的兵力。

当然中华军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的一带地区,投入二十万的兵力,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攻占徐州地区,一方面还要防备清军会出动人马,赶到救援徐州,好进行围城打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攻占徐州之后,继续向西扩展,与湖广军区一起,进取中原地区,与清军主力进行会战。

徐州战役是在商毅尚未回到南京的时侯,就已经开始了。

八月初三,勒克德浑到达开封面见多尔衮,才知道多尔衮已经有放弃徐州的计划,勒克德浑对此极力支持,并且在多尔衮招集的军事会议上,向众人力陈徐州不可守,应当立刻放弃的原因:虽然徐州是战略要地,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守攻难守,而且现在又是三面受敌,想要守住徐州以及周边地区,致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兵力才行,而且就是这样,也会给中华军造成逐个击破的机会;而且如果放弃徐州的外围防线,收缩兵力全力退守徐州,则只会让中华军彻底包围徐州,或全力歼灭徐州守军,或围城打援,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立刻放弃徐州,退守归徳府,这样一来形成以归德、陈州、汝宁三点为核心,以开封为后应,由东北至西南走向,呈一条斜线的防线,无论中华军进攻那一点,其他地方都可以立刻増援,可以力保河南东南部不失。并且还能牵制住中华军的淮南、山东两个军区,而这时多尓衮再从开封出兵,吴三桂从四川出击,反攻南阳,完全有取胜的机会。

听了勒克徳浑的讲说之后,瓦达克首先表示,支持勒克德浑的建议,立刻放弃徐州,退守归德府。代善虽然死了,但他的子孙一系在清廷还是有十分庞大的势力,因此他们叔侄都建议放弃徐州,退守归德,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在说什么。而多尔衮和洪承畴本来就有放弃徐州的打算,于是也立刻顺水推舟,同意勒克德浑的计划,并且授权勒克德浑,安排从徐州撤军。

勒克德浑领令之后,也不顾自己还没有返回归德,就立刻命人向驻守徐州的尚善下令,让他马上开始准备,撤离徐州。

撤退并不是打个包袱在身上一背,拨腿就可以开走,清廷在徐州经营了两年,一直把徐州当作阻挡中华军北进的要塞考虑,不仅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而且也屯集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军器、弹药,现在要撤离徐州,这些物资能带走的当然要带走,不能带走的尽可能销毁,不能留给中华军。但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另外这时中华军山东、淮南的各路人马已经逼近了徐州,如果清军仍在徐州坚守还好,一但撤退,中华军一定会随后追击,而在撤退的时候,军心难免有所慌乱,因此很容易就造成溃败。而且徐州的外围还有不少战略要地,不可能一下子都退光,先撤那一部份,后撤那一部份,而且先撤的军队要保密,不能乱说,对后撤的那一部份军队还要守密,不能让他们提前知道,所以想将徐州的清军平安撤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勒克德浑估计,完成这次撤军,至少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准备工作需要五至七天,而从徐州撤出,一直到进入归德府境内,大约需要三四天时间,同时还要考虑中华军的牵制和追击,而自己还要防备北方的山东中华军,汝宁府也要防备中华军的淮南军区,兵力不足,因此勒克德浑又向多尔衮请求,派遣一部份兵力,进驻陈州,毫州一线,准备接应徐州撤退的人马。

多尓衮也知道,从徐州撤军,是这次中原之战中十分关建的一步,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下令驻守汝州的耿仲眀,让他立刻率领本部人马,进驻陈州,配合勒克徳浑,接应徐州撤退的人马。

而徐州的撤退一但顺利完成之后,耿仲明部也留在在陈州,受勒克德浑节制,保卫中原的东南战线,而耿仲明离开之后,留下的汝州,暂时由多尔衮派兵驻守。因为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阿济格和北京的人马就都可以到达开封,多尔衮打算让阿济格部驻守汝州,而尼堪和韩岱部的人马也将在十五天以内到达中原战场,这样清廷也就有足够的兵力,而那时徐州的撤军也已经完成,清军就能布置好战线,与中华军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

虽然耿仲明并不想离开汝州,因为这样一来,就离四川太远了,不利于和吴三桂取得联络,而且也等于是被逼上第一线,不得不和中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但现在多尔衮亲自在开封坐镇,他也不敢轻易违令,因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率军从汝州出发,前往陈州驻扎。

勒克德浑见自己的目地已经达到,也向多尔衮告辞,返回归徳府去了。

而多尔衮这时也松了一口气,只要再等十天左右的时间,清军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原之战胜负的关建,就在这十天的时间,就在徐州的撤退能不能顺利完成。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一章 撤离徐州(下)

徐州到归德之间相距约有六百里,有一条官道直通,中途还有一个砀山县,官道基本都是沿着黄河的南岸行走,因此也不用担心北面遭到中华军的袭击,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驻守徐州的尚善收到了勒克德浑的命令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从徐州撤离。但这时中华军已从南北两面向徐州发动进攻,南面是淮南军区的第一军、第十五军,向徐州南部的宿州发动进攻,而在北面,山东军区第五军,第九军,也开始进攻徐州北部的沛县和东部的邳州。而驻守海州的郑成功部也出动两万人马,进攻宿迁。

尚善当然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撤军,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线溃败,而且沛县、邳州、宿迁都在黄河以北的地方,尚善还稍稍有些放心,因为就算中华军能够夺取这两个地方,但要渡过黄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县、邳州、宿迁等地的守军立刻放弃城池,向黄河南岸撤退,邳州、宿迁的人马退到徐州与大军汇合,而沛县的人马退到砀山附近渡过黄河,在砀山县驻守,准备接应撤退的清军。并且将黄河沿岸的船只全部都收集起来,一部份集中到徐州,准备运送物资,其余全部销毁,给山东军区的中华军渡河,造成困难。也为清军撤退,嬴得时间。

但徐州南边的宿州,可就不能轻易放弃了。宿州位于徐州的正南方,汴河北岸,离徐州的距离不到三百里,而且正好是从徐州到凤阳的中心位置。

自古以来宿州就是徐州南面的门户,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宿州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在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也是在这里绝唱。而在宋金对持的时候,这里是名将韩世忠的防区。可以说历来在徐州地区发生的战斗,都会与宿州有关,因此宿州又有“小徐州”之称。

正因为宿州地理位置对徐州致关重要,在这个时候,宿州一定要坚守住,能多拖一天,就能使徐州的撤退成功的机率更大一天。因此尚善不仅没用告诉宿州守将泰什哈,正准备撤离徐州,相反还告诉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在宿州坚守三天,援军就会赶到。但发令之后,尚善在徐州加强征调车辆、船只、牲畜等等,为撤离徐州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进攻宿州的淮南军区第一军、第十五军,这也是淮南军区自从成立起来,首次出战。

中华军内部从总体来看,还是相当团结的,但在各军区之间,也存在着互相较劲和竟争关系,由其是湖广、淮南、山东这三个军区之间,因为各自的实力都相差无几,又都与清廷的边境接壤,因此在各自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在战绩上压倒另外两个军区一头。山东、湖广军区先前在山东、南阳的战役中,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战绩,对淮南军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的刺滶。而现在淮南军区也终于得到了出战的机会,全军区上下也都攒足了一口气,一定要打几个漂亮的胜仗。

在八月五日,两军分别从怀远和五河两县出发,向宿州发动进攻。第一军在八月六日,首先攻占了蒙城,在八月八日到达宿州西南,而十五军先后攻占了灵壁和虹县,于八月九日,也到达了宿州。在八月十日,对宿州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由于宿州在徐州地区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徐州外围的各地中,宿州的兵力最强,守军达到一万五千人,其中而且还有一千神勇营的士兵。除了神勇营之外,另外还有一千名其他火铳兵。并还有火炮四十余门。而且城防设施也非常好,城墙高大坚厚,护河宽达七丈有余,深可没顶。而且在城内也修筑了不少据点工事。

得了尚善的许诺之后,守将泰什哈也下令在城中死守,一定要坚守过三天,援军也就会赶到了。只不过令泰什哈没有想到的是,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坚守住。

宿州的南面就是汴河,因此中华军是分别从东西两方向宿州发起进攻,第一军付责进攻宿州的东门,随着军长苏建林的一声令下,四十门重型火炮立刻对宿州的城墙发动了猛烈的轰击,尽管清军冒着中华军的炮火,在城墙上也架起了火炮,竭力的还击,但双方的火力实在是相差太多,而且射程也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很快清军的火力就被中华军压制住了。

随后中华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宿州发动了地面进攻。首先出动的是二十七营,推出了十辆架桥车,付责在护城河上架桥。三十二营付责掩护。但随着中华军的士兵靠近护城河边时,躲在城上垛口处的清军的火铳兵立刻对中华军展开了凶猛的射击。同时还从城墙上扔下不少雳天雷一类的炸弹,企图炸毁正在铺设的架桥车。

而中华军的士兵一边架桥,一边还击,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激战之后,终于在护城河上架起了七座桥。

紧接着中华军派出了爆破队,对宿州的城墙进行爆破,但宿州的城墙确实十分坚厚,中华军连续实施了两次爆破,虽然将城墙上炸出几个大坑,而且裂如蛛纹,但仍然没有炸开宿州的城墙。而在第三次,另一队爆破队对宿州的东门实施爆破,结果这一次的爆破十分成功,将宿州的东门彻底炸开。突击队也立刻跟进,从城门穿过,向城内发动进攻。

但清军对此也早有准备,在城门的后面已经用砂袋堆好了防线,中华军炸开城门之后,清军的火铳兵、弓箭手等等立刻都退到防线后面,火枪弓箭,一起发射,拼力的阻击着中华军的进攻。

而且城门洞也过于狭窄,一次只能够通也六七名士兵,中华军的优势兵力也无法充份展开,因此也被清军死死的堵在城门洞里,无法向城里推进,同时城墙上的清军也对城下的中华军发动攻击,帮助城内的清军,牢牢的守住了城门洞。

尽管中华军的士兵们都非常英勇顽强,不畏生死,向清军一连发动四五次进改,但这时战场的条件确实对中华军太不利于,结果每一次进攻都被清军给打退了回来,相反在城门口内外,战死了近二百名中华军的士兵。战斗也胶作起来。

就在这时,中华军的士兵崔福明推着一辆点燃了引线的爆破车冲进了城门洞里,尽管清兵也拼命开枪射击,有几发弹丸击穿了爆破车的挡板,击中了崔福明的身体,但崔福明仍然咬牙坚持着将爆破车推到了清军的防线前。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崔福明和十余名清兵也都被炸得粉身碎骨,同归于尽,但清军在城门口的防线终于被炸开。

中华军的突击队立刻从崔福明用生命换来突破口杀过了城门洞,冲入宿州城里。这时战斗也转入为巷战,双方的士兵短刃相接,在城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突破了城门之后,中华军的后援部队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城外杀入城中,清军渐渐坚持不住,只能且战且退,战斗也在不断向宿州城里深入进列。

而就在这时,进攻西门的十五军也突破了清军的防守,杀入宿州城里,两路中华军成功的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会师,清军的抵抗力也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