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2 / 2)

一路繁花 濯水清浅 1623 字 27天前

洗完了澡郡主便去了皇帝办公的屋子待着,皇帝正好看奏折看的老眼昏花,见郡主来了便让郡主给他念。郡主声音清脆,比万福贵的鸭公嗓好听多了,而且郡主念奏折不是照本宣科的念,她会缩句会翻译,几千字的文言文奏折她能缩成百来字的白话文,皇帝一听就知道奏折里写了什么,拿起朱砂笔就批注,省了皇帝不少时间。

郡主以前就给皇帝出了主意,让底下大臣把奏折内容精简一番,那些忠君爱国的溢美之词就不要写了,开门见山不好吗?皇帝也跟朝臣说过这事,他们嘴上应的好好的,写起来还是这样,这么多年都是这种模式,突然要改还真不容易,你瞧见他不改你也不改,我瞧你没改我也不改,最后这事不了了之了。皇帝也不能为了这点小事诘难大臣,这事说白了就是皇帝想偷懒,皇帝能因为大臣不给他偷懒就骂人家吗?多让人寒心。

所以说皇帝也不容易,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儿子们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又要平衡前朝后宫,难怪帝王皆短命,每天操心这么多事,能长寿嘛!

郡主旧话重提:“外公,让这些大臣精简些笔墨呗,您看奏折也太累了些,要我说,规定奏折的字数在五百字以内,什么大事五百字不能说完?多于五百字呈上来也不看,让中书省给您先筛选一遍,多于五百字的都发回去,他们知道厉害自然就能改。这奏折也得分门别类放好,按地方分京师的和州县的,按事务分民生的和官场的,按轻重缓急分加急的微急的普通的,一股脑的堆上来外公一本本看,像那些请安折子知道是谁送的就行,哪里要深究内容。还要让每人在自己的折子首页写明奏折摘要,这样中书省分门别类也快些,再让匠人做个放奏折的架子,分许多框格,每个框格都贴好标签,您批奏折就从架子上拿。嗯,我暂时只想到这些,外公觉得呢?”

皇帝也觉此法甚好,能省去不少事,只是依着那些朝臣的尿性,皇帝此法一出他们又要请立太子了。皇帝年事已高,谁知什么时候就不中用了,历来皇位更替就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立下太子总安心一些。

不仅那些朝臣急,郡主也急呢,下任金大腿还没出现,那可是她大半辈子的依靠,几位王爷都想拉拢她们母女,明里暗里套她的话,郡主一味装傻,谁的茬都不接,再这样下去她惹怒了未来皇帝怎么办!皇帝的心思她也猜不透,她虽更看好云王,面上却是对几个舅舅一视同仁,也不敢参与到夺嫡之争里去,万一押错了宝可怎么好。

皇帝在避暑山庄住了近两月,中秋前夕才回了皇宫,郡主在宫里过的节,又去林家吃了饭,顺便给林二爷夫妇请个罪,之前在山庄里拐着人家儿子彻夜不归,公主备了些歉礼让郡主带去。

二爷夫妇都是开明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家儿子什么德行他们还不知道,就是郡主起的头,他们定也是双手赞成,郡主小孩儿家贪玩,他们做哥哥的不知道劝导跟着一起胡闹,回家少不了又是一顿鞭子。公主送了礼来他们更是受之有愧,又给了更贵重的谢让郡主带回去,只说感谢公主照看琛哥儿兄弟两个月。

中秋时林家和寿王府都举家出去看灯会,郡主心里也痒痒,不过也知道自己是有前科的,提都不敢提只能在心里想想。

过了中秋转眼又是新年,皇帝年下又病了场,几位王爷公主后妃都抢着侍疾,皇帝不耐烦他们勾心斗角,只让宁国公主母女和萧艺留下。病好之后皇帝终于松了口,让几位藩王歇下封地事宜,留在京里尽孝。

最后的角逐已经来临,鹿死谁手马上就要见分晓,诸王交接好封地事宜,把封地的妾室庶子都接进京来,联络各自的妻族母族朝中重臣,各位王妃也是日日开宴应酬,竭尽全力给夫婿增添筹码。

赵王和蜀王倒是挺老实,赵王胸无大志无心储位,如妃和其母家倒是上蹿下跳给赵王拉人脉。静妃人如其名安静娴雅,只每日来给皇帝请安,蜀王也常在皇帝跟前逗趣,还把一双儿女也领来承欢膝下,盛宠程度直逼郡主,有些眼皮子浅的便幸灾乐祸说公主母女要失宠了,心思重的便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