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聚餐(1 / 2)

天才女友 素光同 3135 字 1个月前

徐凌波很想知道,哪一个学生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用“老弱病残”这种充满恶意的贬义词来形容林知夏的课题组

徐凌波大三那一年,玩了命地学习,好不容易考上硕士研究生,才刚读了一年,导师就卷铺盖跑了。他万念俱灰时,被方怡雯一把拉进了林知夏的组内。

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徐凌波就发现,林知夏的能力强到可怕。他成功拜入林知夏的门下,内心是有几分感恩和窃喜的。

林知夏的关注点却与众不同。她问“老弱病残,你们是老弱残,我是病吗”

方怡雯脸上露出一副“你猜对了”的表情“那学生说,你有病才会收我们三个。”

听完方怡雯的一番解释,林知夏还觉得那位学生能做到逻辑自洽。她丝毫没把学生的闲言碎语放在心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扯东扯西都很常见。

詹锐、徐凌波与方怡雯暂时还没有论文见刊。不过,林知夏相信,在他们整个组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发表文章也是迟早的事情。

更让林知夏感兴趣的,则是方怡雯的思维方式。

林知夏确信,不易动怒的人主要有四种脾气好,城府深,见识广,共情弱。

反过来,容易动怒的徐凌波大概是共情力太强。他喋喋不休地追问“师姐师姐,你讲出来吧,曲老师的哪位学生骂了我们一个组”

方怡雯倒是闭口不谈了。

“哗啦”一声,包厢门被推开,两位服务员进来上菜。

烤羊肉串的香气飘满了密闭的房间,林知夏给所有人夹了一只羊肉串,又说“你们不用在意这种有侮辱性质的。他们只是看到了你,并不了解你,评价的也不是你。”

方怡雯格外赞成林知夏的意见“林老师说得好啊,认知起源于感官。”

林知夏点头“我们所有的认知都起源于感官,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理解,理解没有对错,只有差异。”

江逾白插话道“一个人通过感官学习知识,再试着理解它,最终以理性结束,没有什么比理性更高的了这句话,是我读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后唯一记得的句子。”

林知夏和江逾白成功地转移了话题。

餐桌上,再也没有学生争论“老弱病残”是谁骂的,愤怒与复仇的火焰统统熄灭了,大家围绕着“感性、知性与理性”的话题热烈地探讨起来。

徐凌波发自肺腑地赞扬江逾白“师公,怪不得你是师公,你读过好多书啊,和我们林老师天生一对。”

江逾白不得不承认,他很喜欢听这种奉承话。他巴不得徐凌波再讲上一百句“你和林老师太般配了”,但他表面上还故作谦虚地推辞道“我读完本科,就没再上学。”

“不错了,师公,”方怡雯也非常欣赏江逾白,“你想接着念个学位,分分钟就能找到新导师。”

詹锐也隔空端起杯子,朝着江逾白敬了一杯酒。

林知夏若有所思。

她忽然有些好奇

江逾白是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内,不露痕迹地收买了她组里的所有学生

林知夏在大脑里倒带回放今日的场景。她在这一瞬间发现,江逾白有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意思。

江逾白和院长相处时,措词格外正式、文雅,因为院长就是这样的人。他和徐凌波、方怡雯搭上话时,借用康德的名言来捧高“理性”,因为徐凌波和方怡雯都是推崇理性的人。

江逾白还特意点明,自己只记得康德的那一句话,就显得谦卑、平和、没有攻击性、没有观念输出。

他还很注意照顾詹锐的感受。

他甚至能和詹锐愉快地聊天。

他和詹锐讲话时,多半采用简单的问句,比如“你是不是正在研究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詹锐就回答“是是是”

又比如,江逾白还会问“你的研究方向和量子物理有没有学科交叉”

詹锐十分简略地答道“没、没有。我、我做理论。”

江逾白照样能含蓄地夸赞他“纯计算机方向的理论研究,很适合勤奋聪明,有毅力,耐得住寂寞的好学生。”

就这样,江逾白多管齐下,不到片刻的的功夫,就和三位学生都混熟了。

学生们一口一个“师公”,先后加上了他的微信,徐凌波还拍着胸脯保证“师公你放心,学校有什么事,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詹锐附和道“我、我也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