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吾之0里驹(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2837 字 24天前

李琼独对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去了柴荣的陵寝,连郡王府都没有回。等他的老兄弟们得知了消息,李琼已经远出京城百里之外,完全是追之莫及。

不管是以文制武,还是以武制武,各有各的长处和弊端。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君上能否牢牢的掌握兵权?

李中易最看重的就是军警二权,从河池乡军建立开始,时至於今日,军方内部制度化的分权制衡就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参议司管作战、训练和调动,镇抚司管军政人事,军法司负责监督,后勤司掌管军需辎重。

在彼此制约的基础之上,不管是哪位军中重将,都无法独揽兵权。

另外,这些多年下来,从讲武堂毕业的学子们,已经遍及整个李家军的每个角落。

李中易一直是讲武堂的山长,只要有空,他都会去讲武堂亲自授课。天地君亲师,君上和恩师的身份一旦重叠,提拔栽培之恩,恩深似海,仅次於生养之亲恩。

深夜时分的黄河岸边,李中易端坐於“血杀”的背上,默默的注视着正络绎不绝通过浮桥的将士们。

在黄河上架设浮桥,这是李中易打开封城后,交给工兵营最大的任务。如今的黄河之上,耸立着三座浮桥,精锐的大军滚滚而过。

“成功,我军能胜否?”李中易挥鞭指着北方,笑吟吟的问姚洪。

姚洪抱拳拱手,朗声答道:“必取晋阳无疑。”

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在见识了发射开花弹的青铜火炮的巨大威力之后,姚洪这个土包子大大的开了一次眼界,对於新式武器的可怕杀伤力,再无半分疑虑。

“主上,我军宣称收复幽州,契丹鞑子会上当么?”姚洪担心的是契丹人倾巢出动,跑去救援晋阳。

李中易摸着下巴,笑道:“有水师相助,耶律休哥哪怕是看破了我的声东击西之计,也不敢抽调太多的兵马,去增援晋阳的。”

姚洪和郭怀久驻於西北灵州,麾下兵马几乎全是步卒,他们对於水师的超级机动力,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却没提高到战略层级去考量。

自从,李中易奉调回了中原之后,西北灵州军便是郭怀和姚洪这二人当家作主。

在四权分立的体制约束之下,郭怀和姚洪从来没有二心,对李中易可谓是忠心耿耿。

李中易此次调姚洪回京,自然也不可能亏待了有功之臣,慷慨的提拔姚洪为新组建的捧圣军都指挥使,并赏了威远伯的厚爵。

要知道,在如今的李家军中,无军功绝不授爵的原则,执行得异常之彻底和坚决。爵位获取比官职的提拔,更是难比登天。

身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征北大将军的杨烈,既是李中易的关门弟子,又战功显赫,如今也不过是个侯爵罢了。

在李家军中,征讨蛮子的外战军功,向来高於内战的档次。所谓内战,李中易将其定义为:为军阀所占据之盛唐旧疆。

基於此,征服海东之国的二次战役,叙军功之时,皆大大的优於平灭李重进和李筠的战功。

推而广之,若是攻取了异族契丹人所窃居的幽州,李家军中必会多出好几个侯爵。

实际上,早在五日前,李家军的精锐部队,已经有一部分趁夜深人静之机过了黄河,并扎下了桥头堡。

没办法,此次北征,李中易几乎将所有的6磅青铜火炮,一股脑的带出了京城,总计五百余门。

然而,火炮数量增长的速度虽快,炮兵的训练却非朝夕之功。为今之计,只能按照学比赶超传帮带的基本原则,采取以老带新的策略,以便尽快让新炮兵进入状态。

这个时代的前膛青铜火炮,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射得准或是射得远的问题,而是怎样确保不炸膛!

所以,熟练的洗膛兵和装弹兵,才是确保安全的最重要保障。

至於装药的问题,定装药的不断改进,以及装药器具的不断进化,如今已经可以做到良好的防潮和定量。

其中,最重要的防潮措施,其实是利用腌菜的坛子,用蜜蜡将其彻底封口。

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坛子洗干净,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数日,然后在坛子的底部摆一层石灰包,再用小木板隔开其上的火药包。

火药包,采用专用的油纸包定量包装,只要拆开封口的蜜蜡,随时随地可以方便的取用。

有统计的训练发射记录证明,出现安全事故的基本性因素,几乎都是人祸,其中最核心的安全隐患,便是炮膛没洗干净。或是已经装了一包药,却由於慌乱,又装了一包药,最终酿成惨痛的伤人事故。